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等級

今日要說關於我對等級的看法。
從小到大,我都對於等級(Grade)這個字沒有什麼追求,有好的等級,當然開心,沒有,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我對於自己追尋目標的過程更有興趣。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希望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盡力和無愧於心地去做多於計較得出來的結果是什麼。說實話,我對於考試的心機和時間投放不會比其他人少,我的學習態度也不會比人差,我肯溫習的科目都是我喜歡的,但是得出來的GRADE都不太好,這時,我身邊的朋友都會代我不值而說:「呀,真是慘啊,你負出那麼多,怎麼得不到好的回報?」 聽到這句話,我沒有不開心,反而很滿意,因為這是一個認同,我很開心有人會看見我負出的心機和耐心,這是一個GRADE反映不出來的,有些人可以不廢吹灰之力得到不錯的等級,那又如何?別人怎樣是別人的事,最重要的是自己。別人看見我經常也在努力工作,他們都以為我很大壓力,很緊張和怕我會接受不了事實。
其實不是的,我這麼努力工作因為我不想自己將來有後悔的機會,我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結果如何,將來自有定案。我不想在80歲時對自己說:「真後悔當年沒有盡全力去做。」我不希望這樣,所以我對自己的要求高,是因為我不想將來問自己為什麼沒有做到最好。
想起當年一個故事,是當年關於我學習化學的故事。 那時,我所有的化學都是由我的一位師兄教我的,這位師兄每星期投放兩到三小時教我化學,教了一整年。那時,我對於化學的態度是最好的因為我不想浪費他的教導。所以我投分12分的心機在那裡,我每天都會溫習他教我的東西。終於考試了,考完後我立刻打給他,對他說:「唉,考得很差,SORRY,一定沒A了。」(最終結果是拿C,全香港頭20%人才會有C,都不錯了)他對我的回答影響了我很多。他說:「盡了力,結果如何沒有所謂了。」其實這句話我聽過很多次也以為自己已經明白。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對我說才會做成如此大的沖擊,從此,我做事開始重視自己的態度多於得到的結果,我不知是好是壞,但是從此我對於自己做的事都沒有什麼後悔,之前如是,現在如是,將來? 不知道。
在我看來,努力可以做到A ,態度可以把你帶到A+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天才

從小到大,我最怕就是天才這兩個字,因為這兩個字很麻煩,這兩個字就像是我的頭號大敵一樣,我這樣說不是說我葡萄別人,我也有人讚的。不過是我覺得天才把人們的勤力一面殺掉了、也令到天才身邊的人變得自卑。我就是受過這兩方面影響的受害者。
以前中學成績很差,中四時老師安排被喻為"天才"的理科同學坐我旁邊,壓力不禁油然而生,老師問我問題時,也不禁望一望他,看見他的反應後才敢回答。就這樣,學期頭的成續便向後掉了很多,那時也沒有所謂,反正成績不是什麼。 有一天上課十分無聊,我就想,為什麼他在這方面那麼有天份,為什麼我就不能這樣? 通常我會這樣答自己:「他從小受這種教育到大,自然成為天才,你望塵莫及了。」但是那天,不知如何,就是想試試挑戰他,回家就拿起書本,自己學習,結果如何? 學期未時就是我成績比他好,天才之名就從他身上變到我身上來。這個故事教訓我,人的限制因素是自己多於周維的環景,你怎樣看自己,你就是怎樣的自己,反正現在我就是這種人。
一朝得志後,就以為自己真的是天才,又開始懶起來了,書又不怎麼念,把事物都看低了,被叫成天才的感覺真的十分不錯。以為自己做什麼也得心應手。幸好,在公開考試之前,有一個奇遇出現了。大約離考試前半年左右,我參加了一個去北京的交流團。(我發覺我人生沒有怎麼去交流團,但每次去都會有些奇遇) 在這個交流團,我遇到一班全新而且不同的朋友,他們都是來自不同的名校而且比我大兩年以上,他們背景都是十分不錯的。英文中文數理化全A是平常事。但是他們完全沒有什麼架子,也不介意我是來自一所"廢"中學,說實話,他們的架子比我中學的人更小。在這次旅程中,我方知道自己是多麼的細小,是多麼的自大,淺水的天才出到大海只是一顆微塵。 那時開始,我便知道,只有向前跑,不斷的跑,不斷的跑才可以成長。 就這樣,我在公開試中過關了,成功以3/70 的機會升上中六了。
這兩個時間不同但是內容相稱的故事就是這樣把我的人生轉變了,令到我明白到,天才是一個負累多於讚賞,你想做嗎?我不想

Don't settle,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Steve Job

Genius: 99 percent perspiration and 1 percent inspiration Thomas Edison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我心目中的MARKETING(下)

已經個多月沒有打過網誌了,不打的原因,當然是懶吧!有時候對這些事情就是提不起勁。
上回說到如何能夠製造好的產品口啤,在我看來,它不是火箭科學,十分簡單。我也是從書上學到的,書名叫做"瘋潮行銷"。
第一,產品要可以幫人製造社交身價。有什麼比展現自己(SHOW OFF)更有自豪感?當你用一件產品時,你好想把這件產品介紹給人從而令自己身份提升,就是社交身價。打個比方,你的朋友都在用傳統的新聞APP例如BBC,這些APP通常是人們手機都有的,你不會有很大的衝動向人說:「看,我裝了BBC NEWS。」因為別人通常都回應:「下,我一早裝了,基本APP而已。」但是,大家有沒有聽過YAHOO DIGEST?這是一個可以把世界新聞都整合和簡化的APP,我身邊的朋友通常都沒有所以我會很樂意向比人介紹這個APP,因為這可以提高我的社交身價,人們會覺得我是一個有用APP品味的人,這就是社交身價,幫到人,又幫到自己,何樂而不為?當然,這個只是我個人感受,但是我覺得人人都會有把自己的東西介紹給人用的時候,其實,你是在提升自己的社交身價。
如何令到這個方法更有效?只要把產品使用者變成"內行人",如果一件產品是人人都有而且很易到手的話,這件產品對其他人的吸引力會減少,反之,如果這件產品是有限的,你想要是有條件的,又怎樣? 你想要這件產品,可以,只要是本公司的VIP會員就可以,而做VIP需要XXXX。 有沒有聽過身邊的朋友這樣說:「最近買了件很吸引的產品,這樣好這樣好......。」你被他的說法吸引了,問:「好吸引,怎樣買到?」他回答你:「在A公司買的,不過要是白金會員。」對,他就是引你問這一句,哈哈,不然他的自豪感從哪來?他就是內行人。
第二,你的行銷手法要令人想起你的產品。你要用觸發物和產品聯起,當人家看見觸發物就會想起產品,這就是聯想法。比如,通常設計的學生都是用蘋果的電腦,為什麼?一來,當然性能好,二來就是蘋果把自己品牌弄到很有態度,基本上,是專為設計師而設的電腦,人們買時就會想,好,我是設計學生,要買部蘋果。設計,基本上和蘋果掛勾了。所以,在想方法時,不妨看看有沒有方法把一些生活的事情和產品連結,觸發別人想起你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