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我心目中的MARKETING(中)

上一回說到,我認為做MARKETING第一個原料應該是"不要被書本和實例所局限"。要明白到每一個事件都是一個獨立事件,不要為自己加上一個限界。而且我們選擇的方法應該是和自己的性格合襯的,方法有很多,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喜愛愛的思考方法也是和我的性格合襯的。
我認為MARKETING最重要的是口碑。口碑就是以前我們屋企老一代的方式最重視的,以前常常製作口碑的方法和現在基本上都一樣,只是今天的工具比以前更多,資訊的流通量比以前更快更廣。由於人們使用互聯網更容易使市場競爭變得很大,要在這樣多的競爭突出就更加困難。不過,俗語說:「不懶不難,越懶越難。」。
你可能會說:「人人都知口碑重要,誰不知道做生意要口碑好?產品好看然有口碑。」對,口碑是一個老題材,人人都知道產品好就可以製造口碑。但是,你知道現實中也有很多的例子顯示有些普通的產品也可以有很好的口碑,為什麼呢?因為它們可以透過獨特的媒介去製造口碑,透過一些創意去製作產品,使到人們知道這件產品的存在。 這個世界是一個訊息過多的世界,你試試計算自己一天會接受到多少條訊息,數量一定會令你驚訝,但是,你記得的訊息又有幾多條呢?你購物時又會根據什麼因素去選擇呢? 簡單,最影響你購物的因素其實就在你身邊,你的朋友、親人和同學。他們就是你身邊的口碑製造器。 他們的意見就像一個大海中的撈一樣,給你一個指引。 你去食飯時,你想不到吃什麼好,這時你會做什麼?對,望望你的朋友。你想不到買那一部電話時,你會怎樣?對,問問你身邊不同的用家。我們的生活中就是充滿這些銷售員,而他們對你的影響真是大到你自己都不能相信。
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身邊的人這麼樂意為我們提供意見呢? 因為他們要成為社交達人。試想想,你的朋友剛剛給了你一個股票號碼或名字,你跟隨他買了而且賺了。你會對他有什麼印象?當然十分正面,你還會十分樂意地把他的名字宣揚出去,向朋友分享你身邊有這麼神的一個人。對,這是人的天性,人人都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去到什麼地方都受人注視。在朋友飯局中,你喜歡聽一個平平無其的生活故事還是喜歡有人向你介紹他最近購買的一部最新而且性價比十分高叫小米的智能電話? 口碑就是沿於社交身價,想有好口碑,為別人製造社交身價吧。
你又會問,怎樣製做口碑?
回頭看看這個標題吧。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我心目中的MARKETING(上)

說實在,我對於MARKETING的認識只維持在BASIC 101 的水平,在此討論MARKETING實在有點斑門弄斧,所以,如果有什麼出錯的地方,請各位指教和提點因為我覺得只有討論和教導才能促進思維的發展。我所討論的是我個人在創業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一種堅持。
首先,我沒有4P和7P的概念,我認為它們可以是存在於產品裡面的精神,而不是產品的必須(MUST),如果在推出產品時想太多這些書本上的智識可能會令自己跌入死讀書的情況而限制思想,當然它們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另外,我對於有些人喜歡把自己的產品和宣傳手法與蘋果、FACEBOOK、GOOGLE等大公司的模式相提並論十分反感。我不是說這些公司不好,我認為商業發展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是獨立的,你可以模仿它的神態而不能模仿它的形態,因為過度模仿會令人跌入一個舉步為艱的情況,在科網的世界,一個月等於一年,太過受到成功例子的影響只會令人變得穩慢,到最後產品也不能推出。我覺得等待一個完全適合產品推出的環境是沒可能的,也沒有人可以確保產品有100%成功,我們只可以把條件和環境盡量地正面配合產品,但完全配合是困難的。
以投資為例,一隻吸引的股票應該有:5年14%以上的ROE,沒有負債,市盈率低,EPS高,連續7年都是上升並且有上升的趨勢,沒有存貨,有大量現金....等等。要找出這些擁有如此好的基本面的股票實在有如海底撈針,有些人認為自己可以找到,當然可以,只需要等待,但是,要等多長的時間? 如果投資是你飯錢的來源,你可以這麼耐心地等待嗎?相反,只要符合某些條件便出擊的話,風險是上升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你可以知道自己的對或錯,可以驗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認為受制於一個未被現實驗驗證想法是愚笨的。
當然,心口只有勇字地向前得到的結果也不比紙上談兵派好。我個人就會採用下一章所討論的方法去做MARKETING和PROTOTYPE。  再續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眼光與視野

視野這兩個字感覺上離我很遠,因為我沒有別人那麼多的外遊經驗,我沒有去歐遊,沒有去EXCHANG亦沒有去東南亞體驗生活。我只去過台灣、北京、廣州,㤗國和唐山,對我來說已經很開心,對我的影響也很大。每次去完旅行,我都會更加努力工作,提升自己,因為我知道,世界實在是太大了,你要跟著世界走,非要努力提升自己不可,你不可能以為自己去了環遊世界,見識了不同的東西之後就是擁有了世界觀。對我來說,世界觀就是知道自己的局限和邊界並且可以擴展它們,知己知彼,百戰不怠。去外地的見聞,是一種催化劑,一樣可以啓發你去進步和提升自己的一個因子,有了這個因子之後,你對自己的認識便會多了,你就知道自己可以透過什麼而進步。比如,我去台灣,見到當地的服務員對客人很有禮貌的,而且也很細心很專業。見到這個情形之後,我就把他/她們和自己比較,在待人接物方面是不是可以參考他們的做法?可不可提升自己在溝通方面的習慣? 之後我便針對性地閱讀一些溝通和待人接物的書,當然學完後要應用(學習後不應用是浪費時間),結果是正面的。 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世界觀,我對於世界的發展很多時都是在報章和書本上學習的。
經常,身邊的人都會叫我參加不同的運動以及支持不同的觀點,很多時我只會一笑置之。原因是我不知道事情的詳細情況。對於不同的事件,我都會用科學性方法即:OBSERVATION, HYPOTHESIS,RESEARCH,EXPERIMENT and CONCLUSION。 到底他們的結論是真是假,我不知道,我覺得單憑一篇文章的報道便得出個人性結論是衝動和大意的,你很可能會被人用片面之詞所欺騙,所以,我很少會在沒有知道事情的詳細情況下便得出一個結論。 我的朋友很喜歡告訴我XX地方怎樣怎樣、那些人怎樣怎樣,這是一個很主觀性的意見而且很多人會因此信以為真,但是,他們根本就沒有親身體驗過,沒有個人經歷過,到底你怎可能憑一份面書的分享或報章的報道便得出結論呢? (當然,有很多例外,比如國家之間的侵略、天災災情等等)我在此處討論的是普偏性的情況,比如有人告訴我們深圳的發展仍然很落後,我們就以為真的是很落後,印度的人很暴力等等⋯⋯在未有真實經歷過的情況下,便得出這個結論是危險的,我們會落入自我澎脹的情況,我們看的事情就會小很多。
我個人認為,對待事物要客觀,經過證明後才可以作出主觀判斷。否則,你以為自己有的世界觀,其實這個只是你自己的世界,眼睛要放大,你望到的便更多。由上而下看待別人,是窄小的,反之,我們應該由下而上看人。

我們是平凡人,但我們做不平凡的事。 馬雲

工作時間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早睡早起的人,每晚大概12時左右上床,7時左右(最近練習六時起床),我身邊的朋友聽到都會說:「今時今日,還有12點睡的大學生?」有呀,你面前。我有時會想,怎麼他們可以經常在晚上工作到凌晨3-4時,而我每次下決心工作到凌晨時都會很快便有睡意而倒下。是不是我太差勁?是不是我太過少爺?社會大學生工作到凌晨是常識吧?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決定一個一個地問他們怎樣可以工作到凌晨!答案原來很簡單,每天晚上9時開始工作,凌晨4時睡覺,早上12時起床以及MAKE FRIEND WITH COFFEE。
聽完後,我發覺一個道理,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我的一套是我的,他的一套是他的而你的一套則是你的,怎麼要跟隨別人?其實,人做你又做的原因,是因為你覺得恐懼,正如我一樣,別人工作至凌晨我又工作至凌晨是因為我害怕被人比下去,我害怕自己錯過某些東西(跟隨別人時,做錯起碼有人陪),漸漸地,我們會發覺,自己的真實面會因為這個行為而流失。 入大學時,有人告訴我:「大學五件事,拍拖、做Part-Time、上莊、住HALL和讀書。」由細到大,我們就被訓練為一個TREAND-FOLLOW-MACHINE ,我們最愛做的就是跟隨別人,好多時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大學五件事?一定要去做!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做?自己喜歡? 家人最喜歡說:「讀好書,做醫生,搵好多錢。」 別人給你的意見,是參考,決定的,是你。
事實上,我們做很多的事情源自恐懼;「覺得如果不跟隨別人,結果會很慘。少時不讀書,大時做運輸。」
為什麼要恐懼?為什麼要跟隨別人?你是你,別人是別人,你恐懼的原因是因為你害怕離群,這是人類的天性,人是群體動物,人要一起生活才可以避開野獸。如果你是原始派的話,我覺得你可以找一班和你有相同思考模式的人,這樣你就可以做一些跟其他人一樣的事情。
亨利福特發明車時,社會上所有人都是用馬去做運輸工具,誰會有膽去想車這個概念?福特做到,他沒有大學學位,小學畢業,發明車,為什麼?因為他有膽,勇者不惑。

每次我跟隨大眾想法,我都會虧錢 Warren Buffet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為什麼要創業?

為什麼創業?

這個問題經常都有人問我,初時我會作出詳細的解釋為什麼我要創業。臨近畢業時,約朋友、親友去見面的主要問題都是和番什麼工,搵多少錢有關:「番邊份?搵幾多K?有沒假?要開OT?」我:「我要創業啊!沒找工。」「創業?點解?唔驚?做咩?得唔得?點解唔番FULLTIME拿經驗?」初時,我真會廢一番唇舌去向他們解釋「因為.....所以.....!!」後來,漸漸發覺他們根本沒把我的說話聽入耳,下一次,同一班人,同一條問題再出現:「番邊份?搵幾多K?有沒假?要開OT?」我:「我要創業啊!沒找工。」「創業?點解?唔驚?做咩?得唔得?點解唔番FULL-TIME拿經驗?」 Oh my god! 我絕對不會因為他們沒把我的說話聽入耳而生氣,反而令我覺得回應他們十分浪費時間和口水,現在,我通常都答:「我要創業,得啦,我有分數。」我發覺,通常人們對於和錢有關的問題十分敏感,如果你想吸引他們,請盡量說些和錢有關的事情,比如我搵20K,我準備買車,買樓.....etc  他們就會把你的說話當成金科玉律而你的等級亦會向上跳。 你可能會問:「若果是這樣,你怎麼不用這個方法向回答他們?吸引他們注意力。」 簡單,引用王維基先生的一句:「佢地廢,我又要跟佢地廢?」我覺得我不需要吸引這些人的注意而降低自己(創業家應該要自大和自我)我有自己一套,怎麼要跟他們的模式生活?
上面好像有些離題了,為什麼要創業? 原因很簡單,我想每天過得開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希望人生是為自己而生活而不是為別人而生活的。 請注意,開心在我的定義來說不是HEA,訓覺,識女仔或者飲酒。」 對我來說,面對不同的挑戰和解決不同的困難以及不斷提升自己就是開心(提升自己好這個概念在晚些再跟大家討論)。在創業階段,很多工作以及壓力,但是我是享受的。 我每天六點半起床打PROGRAM,為什麼?因為我鐘意,我不用鬧鐘,我對公司的使命感自自然然把我喚醒。
開心由你自己去定義,沒人可以幫你定義,如果有,介紹他去做社工,因為我希望他/她可以把所有人的人生都定義為快樂。


普通人之所以普通,因為他們太相似 William J Oneil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黠解要寫BLOG?

其實想寫BLOG已經有一段時間,但發覺找一個寫BLOG地方真不太容易,這個BLOG都是在幾經辛苦情況之下找到的,而且在設定方面都下了一番的功夫。地方就有了,不知道能否做到每星期打大概3-5篇。 打BLOG最開心的就是可以完全表表達自己,這就是為什麼我不用任何的相片去做自己的個人資料,由於有很長時間沒有用書面語表達自己,所以覺得文筆上有問題的話,請告訴我。
寫BLOG目的很簡單,記錄自己的生活。
自我簡介一下,我是一個香港創業家,剛剛開始了自己的事業可是產品仍是在設計和打造階段。我是的公司是做APPS DEVELOPMENT的,有另外幾個同學和我搭上同一條船向著面前的未知進發。EM...這大概就是我的背景資料,我的生活不知道算不算忙碌,朝六晚七,每天有不同的情況發生,很想把它們記錄下來。因此,把心一橫,開了這個BLOG。 曾經煩惱用書面話還是口語去打字,口語的好處是更有親切感而書面語則可能較悶,不過我生活用口語,做事用美語,打BLOG還是用書面語吧,始終個人來說還是覺得書面語較好寫而且從小到大都對作文有興趣。
這就是這個BLOG的來源

Today is hard, tomorrow is harder. The day after tomorrow is great. But most people die at tomorrow night. Jack Ma